<object id="ae8w8"></object>
  • <s id="ae8w8"></s>
    在線留言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價格區間
    第16屆茶葉經濟年會在云南勐...
    國內首部普洱茶產業發展報告...
    “駿勝號(熟茶)”斬獲:特...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
     
      您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信息瀏覽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作者:駿勝號品牌-云南懷鵬商貿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  來源:駿勝號品牌-云南懷鵬商貿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  發布時間:2020/11/23 10:52:55
     
      首先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望數千萬年前古特提斯多島洋上普洱茶最早的生命軌跡。大約6500萬年前,也就是在恐龍滅絕后的新生代早期,種子植物中的山茶屬植物,在亞洲板塊的南緣繁衍生息。
     
      到了新生代的中期,聯合古大陸再一次解體,幾大洲的板塊再一次移動,產生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了。青藏、云貴高原急劇隆起。在迄今200萬年前至3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寒冰長久覆蓋的植物基本消亡,而云南的大葉種茶樹,地處北回歸線附近、亞熱帶高原,躲過了這場災難,繼續頑強生息。云南也被學界公認為茶樹發源的核心地帶。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公元前1066年,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魚鹽銅鐵,丹漆荼蜜皆納貢之!庇惺穼W家考證,巴蜀之師共有八個部落,濮人(布朗族的祖先)是其中一個部落。這說明早在3000多年前,布朗族的祖先就已經把茶作為貢品了。
     
      公元863年(唐咸通四年),樊綽在《蠻書·云南管內物產第七》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便y生古址在今云南省景東縣,南詔王曾置銀生節度于此。景東及周邊至今仍是普洱古茶園的密集區域。
     
      宋代飲茶習俗風靡全國。宋徽宗趙佶御筆論茶,寫出《大觀茶論》。王安石《議茶法》云“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蹦纤卫钍摹独m博物志》專門描述了古滇銀生節度諸山所產之茶的采摘、食用等細節。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諸夷風俗》曰:“金齒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薄敖瘕X”是指滇西地區包著金牙的少數民族,百夷是指擺夷族,乃傣族之先民。當時茶葉在云南只是集市貿易的一種商品,還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1381年,“普耳”一詞第一次出現在文書中。當時普洱區域劃歸元江軍民府車里宣慰司管轄,稱“普耳”。此前出現在唐宋元諸代的史籍中,都寫成“普日”或“布日”。
     
      明朝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流官制度引來大量屯田士卒進入滇境。中原制茶技術推動了云南茶葉工藝水平的提高。1620年,謝肇淛《滇略》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瀹作草氣,差勝飲水耳!边@是在史料文獻中“普茶”一詞的第一次亮相。
     
      明代天啟年間,云南茶葉生產發展迅猛。由于茶產量的增加,景東府“新增茶稅銀一百二十五兩”(劉文征《滇志》,1621-1627)。明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件是普洱茶在大理的出現。那時,大理點蒼山上的古剎感通寺附近有古茶園,當地人采用曬青工藝制作毛茶。1639年,徐霞客在感通寺觀看了茶葉采制過程并寫下:“樹皆高三四丈,絕與桂相似,時方采摘,無不架梯升樹者。茶味頗佳,炒而復曝,不免黝黑!北刃煜伎蜕栽绲陌鬃暹M士李元陽則在《大理府志》(1563年)中寫道:“點蒼茶,樹高二丈,性味不減陽羨,藏之年久,味愈勝也!边@是關于曬青工藝普洱茶“越陳越佳”特征的最早表述。
     
      清代普洱茶歷史是輝煌和凝重的。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劉健《庭聞錄》載:“北勝(今麗江永勝縣)達賴喇嘛、干都臺吉以云南平定,遣使鄧幾墨勒根賚方物求于北勝州(今麗江市永勝縣)互市茶馬”。平西王吳三桂正式奏請朝廷,建議在云南開市易馬。吳三桂的奏文獲得皇上恩準!安桉R互市”不僅滿足了西藏人民對茶葉的需求,而且在政治上把西藏和祖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王廷相《嚴茶議》云:“茶之為物,西戎吐番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賴于此也。是則山林茶木之葉而關國家政體之大,經國君子,固不可不以為重而議處之地也!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章履成《元江府志》寫道:“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边@是歷史上“普洱茶”一詞首次面世。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鎮守云南開化(今文山)等處地方副將總兵官閻光煒為康熙皇帝八十大壽進貢,具體恭品如下:“普洱肆拾圓,孔雀翅肆拾副,女兒茶捌簍,巨勝子兩袋……”。這是普洱茶進貢最早的官方文獻。
     
      清雍正年間,云貴總督鄂爾泰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正式設立。為了管理茶葉生產,鄂爾泰在攸樂(今景洪市基諾鄉)設同知府,在思茅(今普洱市思茅區)設通判和總茶店,規定所有茶葉均須賣給總茶店,再由總茶店賣給茶商。以往進入茶山的漢族商人,悉數驅逐。
     
      1766年(乾隆三十年),緬甸人進攻版納,清廷派重兵平定邊疆。為獎勵守土有功的將土,乾隆將六大茶山的倚邦土千總曹當齋提升為土守備。由于連年年戰亂,土著居民大量逃亡,茶葉產量急劇下降,導致貢茶無著。因此,倚邦土司決定在全國招納墾戶,易武土司則派人去人多地少又較近的石屏等地招人進茶山“栽培茶園,代易武賠納貢典”。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倚邦、易武的新移民帶著內地的茶園栽培管理技術和制茶技術,推動了當地茶產業的發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直到民國時期,車里土司管轄的車里(今景洪)、猛海(今勐海)等地都還沒有實施茶樹的鋤草、修剪等管理技術。云南早期的茶莊大多開設在倚邦一帶,因為當時那里是古六大茶山的中心和茶葉運輸的要沖,自然也就成了茶葉的集散地。倚邦的二十多個茶莊是廣東人、江西人、四川人、云南紅河人(絕大部分為石屏人)、玉溪人、麗江人開設的,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同慶號、宋聘號、同興號、同昌號、宋寅號、元昌號、敬昌號等。
     
      1792年,以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為首的觀光團一行95人來華,向乾隆祝賀80大壽并送上壽禮。作為禮尚往來,乾隆回贈了大批珍貴禮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這是普洱茶作為國禮的高光時刻。
     
      1799年,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洱茶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矣!逼斩璧氖r由此可見一斑。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清道光年間,易武車順號主人車順來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并取得了貢生學位。為了報答朝廷,他將本號精制茶品送到宮中。道光皇帝飲后贊此茶:“湯清純、味厚釅、回甘久、沁心脾、乃茗中之瑞品也”,并欽命頭品頂戴赴云南呈宣,賜封車順來為“例貢進士”,由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圖魯史監制成“瑞貢天朝”金色大字牌匾賜給“易武車順號”,命車順來每年向朝廷進貢普洱茶。
     
      云南雖地處西南邊疆,但是全國茶產業的興衰,對云南的影響也是直接的。1886年,中國茶葉出口達到歷史高點,隨后逐年下降。清末的普洱茶與整個中國經濟一樣,外銷受到法國人的限制;邊銷西藏,則有英國人在印度阻攔。出產貢茶的倚邦當時是五大茶山之首(攸樂茶山當時歸土司管轄),已不復昔日之繁華,戶不過五百,茶號從二十余家衰落到二三家。易武的茶號也從四五十家減至四五家。
     
      20世紀初葉,順寧(今鳳慶)、他郎廳(今墨江)、寧洱縣、景東直隸廳(包括景谷)、鎮沅廳、永康縣(鎮康縣)、云縣、騰沖等地紛紛引種大葉種茶。
     
      1908年(光緒十三年),清廷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加之該年又發生了進貢馬幫在昆明附近被搶劫事件,普洱貢茶時代從此結束。
     
      民國初年,西雙版納江外地區也推行了“改土歸流”,漢人開始進入勐海地區經營茶葉。1920年,納西商人楊守其發現了一條進入藏區的新道路。他們從勐海出發,由馬幫將茶駝至緬甸景棟,在景棟換成汽車,中途再換成火車運輸到仰光。在仰光換輪船運到印度加爾各答,再換成火車和纜車經西里古里運達印度的葛倫堡將茶葉出售。茶商最終販運至后藏。這條進藏新茶路比經思茅、景東、巍山、下關、麗江、迪慶到拉薩遠1000多公里,但由于使用了現代交通工具,實際運輸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成本下降了。這極大刺激了勐海、車里(今景洪)的茶葉產業發展,進藏茶葉由過去每年三千擔猛增到每年三萬擔左右。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此時,兩個新的緊壓茶也出現了,一個是藏銷的蘑菇頭狀緊茶(當時叫牛心緊茶),另一個是川銷的以鳳慶、勐庫、景谷茶為原料的沱茶。沱茶的出現極大地擠壓了六大茶山餅茶的川銷市場,七子圓茶更多地變成僑銷茶,出口越南、泰國及中國香港,部分再轉口到馬來西亞等南洋國家。
     
      1938年12月,中茶公司加入了云南茶產業的競爭行列。他們與云南省經濟委員會合作在昆明成立云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39-1941年,先后在昆明成立復興茶廠生產普洱茶和沱茶;在鳳慶成立順寧實驗茶廠生產紅茶和沱茶;在勐海成立佛海實驗茶廠并與當地商民合作成立佛海服務社,大量收購緊茶銷往西藏,同時也有少量七子圓茶銷往泰國;在下關成立康藏茶廠,專門生產藏銷緊茶。
     
      1950年,云南正式解放,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茶公司、康藏茶廠和順寧實驗茶廠。10月,布朗族最后一位頭人蘇里亞進京參加國慶觀禮,將自己親手制作的普洱茶送給毛澤東主席。
     
      1951年,一個影響深遠的事件是“中茶牌”商標成功注冊。公私合營后,這個商標在全省統一,一直到80年代初才回歸成為中茶公司的專用商標。
     
      1973年對云南普洱茶產業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中國茶葉公司把普洱茶出口權下放給云南。獲得自主出口權的云南省茶葉公司抓了兩件事:一是將過去所有出口七子餅茶上面印刷的“中茶牌圓茶”改為“云南七子餅茶”;二是開始關注并研究普洱茶熟茶的渥堆發酵技術。昆明茶廠和勐海茶廠于1973年派技術骨干到廣東學習普洱熟茶工藝,1975年開始推廣,1979年制定了熟茶完整的技術標準,標志著熟茶技術走向成熟。
     
      1978年,法國圣·安東尼醫學院及法國里昂大學相繼開展“云南沱茶[普洱茶(熟茶)]”的醫學研究,并于1987年7月在法國巴黎王子酒店發布研究成果。這是西方國家首次使用現代醫學科學方法在病理、藥理等方面對普洱茶進行臨床醫學試驗,并臨床正向驗證了普洱茶的降血脂、降血壓等功效。
     
      1986年,下關茶廠恢復心臟型緊茶生產。11月,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視察下關茶廠,茶廠向其贈送寶焰牌心臟型緊茶。
     
      1993年,首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茶樹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思茅召開。這屆研討會專門討論了云南古茶樹問題,為后來山頭茶的興起埋下了伏筆。會后,參會的臺灣代表團考察了易武,終于找到了港臺民間存留的普洱茶老茶的根。
     
      2000年前后,昌泰集團、海灣茶業公司、六大茶山公司、龍潤集團、蒙頓公司等一批民營普洱茶企業相繼誕生。隨后,大量資本涌入普洱茶產業。在資本推動下,新產品風起云涌,新概念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局面是,普洱茶生產廠家快速增加,產量也在節節攀升。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農業部頒布普洱茶行業標準(NY/T779——2004)。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2004年以后,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等相繼改制。普洱茶的普及和升溫還得到了文化工作者的助力。普洱茶圖書的大量出版充分挖掘了普洱茶的文化厚度。同時,健康主題的拓展、歷史深度的挖掘、休閑體驗的提升等也使得普洱茶更加迷人。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2005年5月,“云南普洱·瑞貢京城”馬幫,從云南出發跋涉8000多公里,途徑云南、四川、陜西、山西、河北等地,于當年10月10日踏入北京地界!榜R幫進京”是當年最熱門的新聞之一。10月,國家商標局為云南普洱茶頒發了“‘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證”。從此,只有符合注冊條件的茶品才能稱為普洱茶。
     
      2006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標準出臺。內容包括:《普洱茶》《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等4個標準,《普洱茶》為強制性標準,其余3個為推薦性標準。該標準代替此前發布執行的編號為DB53/T103-2003的《普洱茶》地方標準。7月,《普洱》雜志問世。
     
      2007年,普洱茶市場出現了價格崩盤風波。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頒布實施。
     
      2010年,古樹茶概念開始崛起。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極簡史
      2012年,神舟9號飛船載著3名航天員成功升天,同時搭載了云南的普洱茶短節白毫籽種,普洱茶種第一次登上太空。
     
      2013年,普洱茶價格堅挺上揚,東北、華北、西北普洱茶消費人群快速增加。
     
      2014年,普洱茶市場再次出現較大波動。由于電商的崛起,波動幅度較2007年小。
     
      2015年,中華茶道文化公益基金啟動儀式暨陳年普洱老茶公益拍賣品鑒會新聞發布會借助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開創了陳年普洱老茶公益拍賣之先河。
     
      2016年,云南省原農業廳主辦“千億云茶論壇”。
     
      2017年,歷史上第一部官方《普洱茶年鑒》正式出版。普洱茶第一次榮獲“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冠軍。
     
      2018年,普洱茶蟬聯“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冠軍。
     
      2019年,聯合國宣布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19年底,云南茶樹種植面積676萬畝,茶葉總產量43萬噸,其中普洱茶產量為15萬噸。
     
      國盛茶香。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持續升級,普洱茶產業正沿著“有機引領,主打綠色”的方向,在低緯度、高海拔的云嶺大地上,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闊步走向茶舞臺的中央。
     
      文章來源:王敏正,《普洱茶年鑒(2017)》主編
     
      原標題《普洱茶極簡史》
     
      配圖:小茶胡
     
    Copyright © 2015 http://www.taingamala.com Inc .All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云南懷鵬商貿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云南懷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人民西路710號西苑茶城B5-6號 聯系人:李金駿 聯系電話:13888168143
    聯系郵箱:13888168143@qq.com 最佳瀏覽分辨率1600*900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国产午夜亚洲,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99精,97日本-区区三区不卡视频观看_天堂